菁菁校園 NAVIGATION
我校學子在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第11屆過程裝備實踐與創新大賽中喜獲佳績
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常州大學承辦,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壓力容器分會、化學工業出版社等協辦的第11屆過程裝備實踐與創新大賽決賽于8月29日在常州大學舉行,由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院組織,機械學院、能源學院組隊參賽共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的好成績。其中由副校長凌祥教授指導,王航、張鎮、趙娟3位同學參與的項目《基于超重力-旋流耦合的氣液高效分離設備》榮獲大賽一等獎。凌祥教授榮獲優秀指導教師,我校也榮獲了優秀組織獎。
大賽共吸引來自全國86所高校的721個項目團隊報名參賽。經過評審專家組獨立、公正的評審,在全部作品中共評選出獲獎作品202項,其中41項優秀作品進入決賽階段。疫情期間,特殊時期,特殊方式,決賽采取評審專家現場集中評審、參賽選手線上路演匯報的形式角逐本屆大賽決賽獎項。
本次競賽為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及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和鍛煉搭建了很好的空間和平臺,也為高校提高科學發展水平,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作者:吳琪琪;單位: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審核:付昌義
附:
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過程裝備實踐與創新大賽獲獎匯總表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成員姓名 |
指導教師 |
獲獎等級 |
1 |
基于超重力-旋流耦合的氣液高效分離設備 |
王航、張鎮、趙娟(機械學院) |
凌祥 |
一等獎 |
2 |
正辛醇壓燃內燃機燃燒室及噴射策略的研究 |
于笑、史瑞鵬、劉陳、蔡建綱(機械學院) |
李晶 |
二等獎 |
3 |
煤氣化方法高效回收熔渣高品質余熱系統研制 |
胡智威、芮子樑、吳雙、貝佳輝(機械學院) |
彭浩 |
二等獎 |
4 |
相變蓄熱速涼溫控杯開發研究 |
謝聰、趙子涵、何愛霞(機械學院) |
邵春雷 |
二等獎 |
5 |
與建筑一體化太陽能聚光器設計 |
支黎明、雷建宏、冉茂菁、龔濤(機械學院) |
楊謀存 |
二等獎 |
6 |
基于相變微膠囊蓄冷技術的冷鏈集裝箱設計 |
董輩輩、張馨文、王荊航、申彤彤(機械學院) |
彭浩 |
三等獎 |
7 |
多功能小型太陽能熱驅動板 |
常昊、殷晨陽、田小蝶(能源學院) |
蘇磊 |
三等獎 |
8 |
醫用垃圾高溫焚燒爐的開發 |
吳倩倩、趙悅、馮俊、張正峰(機械學院) |
董金善 |
三等獎 |
9 |
方艙醫院體溫監測系統 |
都璐遠、金晟、胡嘉奇、趙順(機械學院) |
陳捷 |
三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