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園 NAVIGATION
戰“疫”暖心事┃化工學院:開啟“云”授課,勤學正當時
根據教育部《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學校《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時期在線教學工作的通知》,為了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化工學院黨委積極謀劃,總體部署,教師全力投入、精心準備,2月17日順利開啟線上授課。開課兩周來,教師精神飽滿,學生熱情高漲,整體教學平穩有序。
領導統籌,三級聯動,架設空中課堂。學院成立了由彭光成書記和范益群院長擔任組長的在線教學工作小組,教學副院長和學工副書記分別具體落實教師和學生的組織工作。從2月8日起,逐一聯系本院承擔春季學期教學任務的46名教師,落實了每一門課程、每一位老師疫情期間按照課表的教學時間和線上教學方式,幫助任課教師與學生課前建立QQ/微信交流群,實現春季學期全院課程100%線上教學。針對部分教師缺少線上教學經驗,學院構建“院-系(室、中心)-課程組”三級聯動機制,開展線上教學能力培訓和交流。學院聯絡各教學平臺培訓工作的組織,系(室、中心)級負責在線教學資源的維護和保障工作,課程組負責人牽頭本課程任課教師的具體線上教學的組織,保證線上教學順利開展。
黨員引領,全體動員,提升教學效果。學院廣大黨員教師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認真落實學院要求,精心備課。江蘇最美高校教師馮新老師專門做了《寫在課程前面的話》、《回答學生關心的問題》兩次課前講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和專業思想,鼓勵同學們通過這場特殊的戰斗,在特殊的課堂里成長為有思想、有擔當、有能力的青年。首批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組織委員劉業飛老師在《化工工藝》課程中選取涉及化學化工背景的影視、視頻題材,指定觀看內容,讓學生探索某個小工藝背后的科學原理。校“師德十佳”湯吉海老師在《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中,結合抗擊疫情中消毒劑、醫用口罩等防護用品的生產與應用,鼓勵同學們要善于創新,并用科學原理和系統思維做好疫情防控。黨員教師影響和帶動了全體教師積極行動。為了應對網絡教學的不確定性,每位教師準備了兩套以上方案,并通過QQ/微信群與學生提前溝通好線上教學方式。許多教師多渠道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引導學生直面疫情、正視災難、學會成長與擔當,學生反饋教學效果好。自2月17日以來兩周內,學院已開課15門,完成教學任務81次,應開課程100%線上教學。
內部挖潛,外部協同,開放共享教學資源。在學院已經建成的《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兩門在線開放課程,以及《環氧乙烷生產工藝實訓虛擬仿真》《化工原理實驗仿真》等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基礎上,與教學平臺和開發公司積極對接,免費開放共享教學資源。與化工出版社積極溝通,促成了學院出版教材在疫情期間的免費電子版共享,解決了學生無教材的困難。《化工熱力學》在線課程選課人數1665人(其中校外1425人),《化工原理在線課程選課人數1611人(其中校外51所高校1028人)》。
作者:化工學院;審核:弋鵬
馮新老師:雖然屏幕代替了黑板,但我們的心是在一起的!
蔡銳老師:抵抗疫情家中留,課堂教學網絡建。多平臺優選資源,多手段促進教學。
黃莉老師:停課不停學,默默為抗疫盡自己的一份力。
王晟老師:化工原理與你同行,三傳為你解惑,拂去陰霾,希冀于心,向光而行。
湯吉海老師:引導學生運用科學原理和系統思維做好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