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園 NAVIGATION
高耀遠老師:從“PEOPLE”看疫情大考背后的制度優勢
2020庚子年初,新冠疫情突襲荊楚,蔓延全國,面對狡猾的病毒,為什么我們能在短時間內有力扭轉局勢?疫情大考又展現出怎樣的國家制度優勢?
我們不妨先看兩個畫面:
1938年初,武漢軍民舉行愛國集會,抗議日本侵華。攝影師在街頭拍下照片,一名少年高舉旗幟,上面醒目地寫著:“不死!”。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寒風凜冽,通衢封閉。千家萬戶的窗戶里傳來此起彼伏的呼喊:“武漢加油!”。
不同時空的“武漢保衛戰”,傳遞著中華民族不變的愛國熱情,傳承著中國人民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勝疫情,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人民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一詞的英文翻譯為“PEOPLE”。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了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要深刻認識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勢,不妨從人民(PEOPLE)的6個字母談起。
CommunistParty of China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主心骨,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面對疫情大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一領導下,全國人民迅速行動,從“封一座城、護一國人”的防控壯舉,到武漢總體治愈率達到94%的生命奇跡,從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防控全覆蓋,到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9000多萬名黨員迅速行動,治理體系上的各級鏈條高速運轉,匯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黨員始終沖在最前線,在犧牲的醫護人員、公職人員和志愿者當中,很多是黨員。高高飄揚的黨旗是用生命換來的輝煌。前不久,抗疫英雄彭銀華的女兒在武漢出生。“疫情不散,婚期延遲”是他的錚錚誓言,他的朋友圈還留著這樣的愿望:“雖然只是一名普通醫生,但我也要向這些積極分子學習,申請入黨,在共產黨的帶領下,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沒有人生而英勇,只因心中有光,選擇了無畏。
Efficient organization高效組織
疫情防控中的高效組織體現了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5月14日至6月1日,18天時間武漢989萬余人接受集中核酸檢測,時間緊、覆蓋廣,這對世界任何一座城市來說都是嚴峻的考驗。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正是制度優勢的充分展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力彰顯。
Overall Development統籌發展
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體現了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制度優勢。前不久,某高校畢業生的凌晨大合唱看哭了網友。唱出的除了畢業的憂傷,我想可能還有疫情下對就業難的焦慮。疫情初期,黨和國家把疫情防控作為中心,很快就取得了重大戰略性成果,實現了全面復工、復產、復市、復學,中心轉移到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上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業”一詞被提及39次,強調高校和屬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制度優勢的定盤星為畢業生的人生航程保駕護航。
Productive innovation改革創新
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的制度優勢。疫情催生了核酸檢測師等新職業,間接推動全科醫生制度的健全。唯有堅持制度創新,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完善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才能切實提高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疫情過后,民生為要。“西部有城市按照當地規范,設置3.6萬個流動商販攤位,一夜之間10萬人就業。”李克強總理的公開點贊點燃了“地攤經濟”的煙火,中央文明辦也明確要求占道經營不再列入文明城市測評。在全國做好“六穩”“六保”的背景下,在社會管理改革創新的制度紅利下,“地攤經濟”為就業創業和民生保障釋放強大動能。
Law法治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制度優勢。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奉法者強則國強,用法治思維推進疫情防控是應有的題中之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對于大學生而言,如實上報真實行程、不緩報、不瞞報也是每一位大學生應該有的人生清醒。
Earth命運與共
積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是我國國家制度的又一優勢。這張“中國答卷”,彰顯了命運與共的責任擔當。早在2019年12月31日我國就開始向世衛組織通報疫情信息。還記得全網刷屏的塞爾維亞總統含淚求助嗎?中國已經或正在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援助,累計派出15批醫療隊,一批批珍貴物資、一個個援外醫療專家組,綻放出命運與共、大愛無疆的人道主義光輝。
疫情防控所體現的制度優勢又何止這些方面,中國這片土地上的變化,已經成為青年人深刻認識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勢的最好教材。
作為高校輔導員,我欣喜的看到學生們以不同的形式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一位在家鄉堅守“疫”線的學生讓我印象深刻,在與家長的交談中,有一句話我記憶猶新:希望孩子能通過努力為社會做點有價值的事,那我就心滿意足了。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事實證明,中國青年有深厚的家國情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將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用理論武裝頭腦,與時代同頻共振,就一定能用激揚的青春書寫夢想的華章。
作者:高耀遠(土木工程學院);審核:丁賢